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关于加快培育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建议的提案》(第4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6-29

【字号:

分享:

致公党营口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快培育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支持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

当前,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既面临愈加严峻的国际形势,同时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首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现有国际规则体系和治理体系造成冲击,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同时,全球市场低迷、部分国家地区经济下行严重,很多国家为提振经济并确保供应链安全,着力提升战略自主能力和经济发展韧性,全球产业体系面临深刻调整,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外部阻力显著增大。但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为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了重要历史机遇。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加快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是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

对此,我市抢抓历史新机遇,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东北亚经贸深度合作,不断实施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助力有意向的企业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从帮助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方面,出台稳外贸政策举措。以落实政策和优化服务为抓手,从稳住外贸存量、挖掘外贸增量、助企抢订单拓市场、培育新平台新模式四个方面制定10项稳外贸举措,全力推动外贸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组建外贸外资企业服务专班。会同市(县)区、园区做好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举办全市重点外贸企业座谈会,市政府相关领导现场帮助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联合省商务厅、市工信局、自贸区营口片区管委会、中信保辽宁分公司、中国银行等,开展外贸政策宣讲培训,推动“零外贸”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帮助外贸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引导企业借助出口信保等专业工具降低风险、拓展融资渠道。 开展“2023助企出海抢订单、拓市场”活动,围绕省商务厅确定的70个重点境外国际性展会和100余个境内展会,优化展会组织和服务模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企业重新“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方面,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围绕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带动产品“走出去”。今年,我市组织企业申报、筛选编制《2023年营口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共纳入60户企业的111个项目。其中,新产品开发53项、关键产业技术研发20项、产学研合作9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8项、产品质量提升技术攻关21项。

从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方面,加快区块链基础设施“星火·链网”骨干节点推广应用。“星火·链网”是国家推动区块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战略布局,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2020年11月,全国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营口上线运行,基于“星火·链网”开展共管共治的标识注册、标识解析以及标识数据共享等系列服务,促进数据和资产上链。目前,“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已注册企业110余家,子链数2个。

从提供国际化人才培育支撑方面,积极推动职业院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辽宁自贸区营口片区为核心,深化与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大连片区、沈阳中德产业园区、中德产业学院的合作。与德国工商大会、菲律宾中国辽宁总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一带一路”倡议教育领域交流与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建立“双元制”班。对接产业发展培养高技能型人才,60名学生获得德国工商大会AHK国际通用技能证书。探索“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发展模式,加强国外交流项目合作。引进国际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开发本土化国际职业证书考核标准和可通行教学标准。

今年是营口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按照全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要求,坚持全域开放、协调发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构建“两核两带”区域经济布局,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培育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提供发展平台和支持。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持续提升对外开放能级。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东北亚经济循环,充分发挥区位、通道、平台优势,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强化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复制推广。加快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高质量参与东北海陆大通道建设,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营口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积极培育增强外贸优势。突出耐火材料、汽保设备等营口优势产业,积极培育外贸龙头企业。激活“零外贸”规上企业、新注册企业。甄选展会资源,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大阪展等国内外重点展会,利用好出口信保等外贸政策工具,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抢订单、拓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模式新业态,全面对接RCEP等国际经贸规则,促进进出口总量、外贸企业数量实现“双量增长”,充分发挥外贸的支撑性作用。

三是高质高效做好招商引资。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港产城融合发展和辽河文化产业带建设等,紧盯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全年谋划开展8场大型上门招商。特别是围绕精细化工产业链举办精准对接活动,推动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赋能强、亩均效益高的链式项目落地实施,全力实现新签约项目750个,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10%的目标,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四是加快扩大外资规模。瞄准日韩、东南亚等RCEP重点国家及德国等欧洲国家,紧盯世界500强、行业头部外资企业,主动出击,精准对接,全年计划赴境外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3次。加大外资企业、项目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力度,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深化科技开放合作,提高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外资占比。

五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发展新平台。发挥营口综合保税区、营口港保税物流中心作用,重点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分装加工、保税维修、冷链物流等产业。发挥中国(营口)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政策优势,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口岸开放服务,提升口岸便利化水平。加强海外利益保护,优化拓展友好资源布局。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