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宁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对外贸创新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推动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2023年底,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6亿元;到2024年底,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8亿元;力争到2025年底,跨境电商交易额实现12亿元,跨境电商行业能级整体提升,“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进一步做强做大,传统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拓国际市场意愿更强,跨境电商生态更加完善,行业各资源要素配置更加合理,跨境电商产业园区载体作用更加显著,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建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通关、税务、外汇等监管服务进一步优化。
三、主要任务
(一)做强做大跨境电商主体。支持传统外贸、制造和流通企业通过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推动数字化转型。摸清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情况,开展“抓大扶中育小引强”企业梯队化培育行动,加强重点企业服务力度,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支持在跨境电商交易、国际物流与海外仓、跨境电商技术服务、国际营销服务等已具备细分领域行业影响力的本市跨境电商企业做强做大。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自建行业性垂直平台和独立站,培育自主品牌、自有渠道、自有用户群,提升核心竞争力。〔市商务局、各县(市)区政府、自贸区管委会,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各地落实,不再列出〕
(二)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以打造品牌、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为抓手,积极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发展。鼓励国家级、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联合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培训对接,推动产业带和跨境电商深度融合。加快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为适应跨境电子商务小单、高频、定制等特点提供支撑。支持跨境电商出口企业与境外各大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加强合作,开展跨境电商出口直播和数字营销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
(三)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加大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力度,鼓励企业对接市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一点接入、一站式服务、一平台汇总”。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运维资金保障,充分用好省市级资金,确保公共服务稳定性和便利性。鼓励建设公共服务中心。支持各方参与服务体系建设,加强资源整合,打造本地化全链条服务。〔市商务局、市财政局〕
(四)持续推进跨境电商示范园区建设。结合全市整体产业布局和跨境电商发展基础,引育跨境电商企业,集聚物流、快递、平台、贸易商、代理商等配套企业,打造跨境电商全产业链和生态圈。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加大跨境电商企业和项目招商扶持力度,推动产业园区加强与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优化入驻企业融资孵化、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提升园区服务能力,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园区专业化、协同化、网络化、生态化发展。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整合升级,支持直播基地类、专业服务类、平台合作类产业园区发展。〔市商务局〕
(五)强化专业配套服务。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营销、网站运营、软件开发、国际物流等跨境电商专业服务企业,扩大跨境电商生态圈,为企业开展跨境电商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解决方案。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商业保理机构和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国际通行且适配的资金结算、保险、融资等完备便捷、风险可控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市商务局,市金融发展局〕
(六)培育集聚行业人才。发挥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行业龙头企业作用,开展跨境电商应用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培育,举办跨境电商培训活动。支持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加强跨境电商专业建设,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支持校企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培养质量。鼓励引导各类培训机构、电商平台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开发专业化、个性化培训课程。〔市教育局、市人社局、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营口理工学院、市商务局〕
(七)促进企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升级。加快跨境电商出海品牌培育,评选一批跨境电商出海品牌企业。强化跨境电商品牌建设,支持企业立足技术、质量、服务、文化、体验等品牌内涵特质,强化品牌建设和运营,持续提高品牌价值含量。推动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企业开展线上线下贸易对接,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企业围绕跨境电商产品和服务质量双提升。〔市市场局、市商务局〕
(八)引导企业优化海外仓布局。鼓励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布局海外仓建设,扩大欧美市场海外仓建设。运用海外投资保险等政策性出口信保工具,降低海外仓建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对海外仓企业综合情况评估的信息储备,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企业以海外仓为依托,布局集商品展示、仓储物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海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服务仓,建设一批境外展示中心、分拨中心、批发市场和零售网络等。〔市商务局、市金融发展局〕
(九)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继续推动跨境电商通关节点布局优化,支持有条件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海关监管场所加快开展跨境电商业务。持续提升跨境电商通关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快货物报关和提离速度。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直购进口退货流程,提升直购进口退货便利。全面推广零售出口“清单核放、汇总统计”通关模式,提升跨境电商出口申报效率。〔鲅鱼圈海关、营口海关〕
(十)加快落实税收政策。推广落实跨境电商出口税收政策,对于出口货物未取得有效进货凭证且符合相关条件的跨境电商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无票免征”和所得税核定征收政策。落实跨境电商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对符合规定的出口退运商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出口时已征收的出口关税准予退还,出口时已征收的增值税、消费税参照内销货物发生退货有关税收规定执行;已办理出口退税的,企业应当按现行规定补缴已退的税款。加强跨境电商税收政策宣传和辅导服务,保障惠企税收政策应享尽享。〔市税务局、鲅鱼圈海关、营口海关、市商务局〕
(十一)优化跨境资金结算服务。支持跨境电商企业按规定将出口货物在境外发生的仓储、物流等费用与出口货款轧差结算,出口至海外仓销售的货物,汇回的实际销售收入可与相应货物的出口报关金额不一致。境内国际寄递企业、物流企业、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可按规定为客户代垫与跨境电商相关境外仓储、物流、税收等费用。简化小微跨境电商企业外汇收支手续,进一步拓宽结算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和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市场主体提供高效的经常项下结售汇及相关资金收付服务。〔市外汇管理局〕
(十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综合运用各类信用保险产品组合,探索创新承保模式,为跨境电商企业在市场开拓、物流仓储等环节提供出口信用保险风险保障及融资增信服务。鼓励有资质的保险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加强信用保险承保支持。〔市金融发展局、市商务局〕
(十三)强化企业合规引导。引导企业增强法律意识、规则意识,重视合规风控体系构建。加大对企业海外合规经营的指导和培训,支持商协会开展境外平台规则和出口目的国法规培训。指导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观念,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律培训和海外维权能力建设。鼓励企业购买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市市场局、市商务局〕
(十四)加强交流合作。积极发展丝路电商,深化“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全面加强与RCEP协定国跨境电商合作交流,鼓励引导企业借助关税减让、原产地规则,强化企业跨区域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升新兴市场本地化经营水平。组织开展行业峰会、企业沙龙等多种形式的跨境电商行业交流对接活动,引导行业组织在信息发布、业务培训、市场对接等方面提供专业服务。结合发展实际,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市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和单位要结合部门或单位职能,加强协调推进机制,形成部门推动合力,高质量落实行动计划。各县(市)区要加大跨境电商政策支持引导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制订跨境电商发展规划和实施举措,进一步细化任务,按步骤、分阶段推进,营造良好的跨境电商区域发展环境。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各类资金支持政策。鼓励各部门在制订相关资金政策时将跨境电商纳入支持范围。鼓励各县(市)区结合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跨境电商扶持政策,推动跨境电商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三)加强监测分析。发挥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有效聚合市场主体交易数据,加强跨境电商统计监测。完善统计口径、方法,优化统计分类标准,加强行业数据分析研究,提高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水平。